吳哥藝術之鑽-羅洛士遺址群(羅蕾寺、比列科寺、巴孔寺)
路上的景色鏡是如此原始單純,這牛也太瘦了吧!
而這樣的挑高建築,則是此地較為貧窮的人家住所,底下可不是河川喔,而是下雨過後的積水,因排水不良久久不退。
下個景點是羅洛士遺址群( Roluos Group),此被稱為高棉藝術的開端之地,西元802年,加亞華爾曼二世結束了柬埔寨分裂的局面,在羅洛士地區登基為王,而他為了將王權神格化,以維持柬埔寨統一,於是建廟舉行祭典,是為現今的羅洛士遺址群,其中包含巴孔寺(Bakong)、羅蕾寺(Lolei)、比列科寺( Preah Ko)也叫神牛寺。此地區為吳哥窟遺址的前身,也是柬埔寨最古老的歷史建築,採用磚塊及磚紅壤為主要建材,雖然簡單建造,但也最不好保存。此遺址現由法國維護,為了設法保持遺址原貌,每塊磚的黏合不用水泥,而是以棕糖、石灰、糯米漿混合而成,還有有的神廟的石塊被一一編號拆下,然後藉助科技的輔助,重新建造。
許多吳哥的寺廟都象徵須彌山,巴孔寺(Bakong)便是第一座寺廟山式建築的代表。
Bakong(巴孔寺)
巴孔寺(Bakong)是第一座以須彌山為宇宙中心概念的寺廟建築,主要建築是一座五層的方形錐狀塔,塔中祭奉著濕婆神 (Shiva),寺廟範圍內另有 22 個小型塔。塔底下四層所代表的分別是七頭蛇王 (Naga)、金翅鳥王 (Garuda)、羅剎 (Rakshasas)、和夜叉 (Yakshas)的領域。而最上層則是國王的居所。
此處的樓梯也是相同的陡峭,幾乎非用到手去攀爬不可了。
小塔樓的浮雕保存的還不錯,最上層的塔樓似乎已重建過,上面的石雕也值得去觀看的唷。
這應該是藏經閣之類的圖書館建築
這裡也有隨處常見的九頭龍石雕
Lolei(羅雷寺)
不巧正圍起來正在修復中
但是其實昔日是一座島廟,原來的Indratataka湖已經乾凅。從外表上來看羅雷寺是羅洛斯遺址群中毀壞最嚴重的,僅剩下四座塔樓(四座磚造的塔廟,前兩座獻給父親與祖父,後兩座則獻給母親及祖母。)
上圖照片為當地和尚修練之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