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了涅盤宮後接著來到寶劍塔,寶劍塔 (卜力坎神殿 Preah Khan) 是吳哥王朝國王放置打仗時所用的寶劍,可能也因此這裡曾被稱為血湖,源於高棉為收復吳哥,與占婆大戰於此,據說占婆的國王可能是在此被殺的。

clip_image001

Preah Kan的意思是聖劍或是寶劍,寶劍塔建於吳哥王朝強盛的十二世紀,當時的國王-嘉亞巴爾曼七世(Jayavarman Ⅶ)於西元1191年為紀念其父親所建之寶塔,所以又稱父廟。

clip_image002

寶劍塔的大門前步道,兩旁石雕像是分別代表善惡兩邊的天神和阿修羅,城門前石橋的兩排石像,是為印度古老傳說「翻攪乳海」的故事,一邊為善神,一邊為阿修羅各自抓住巨蛇兩頭的一邊拔河拉扯,而由這座穚進入寶塔就象徵著由人界跨入天界。

clip_image003
(進入塔寺前的護城河)

clip_image004(上圖:進入後還要經過一處叢林,積水是昨晚所下的雨)

到了寶劍塔的範圍便可發現這規模還不小呢!
clip_image005
裡面錯綜複雜的門道,如果沒有導遊帶領,自己亂逛可能會迷路吧!
clip_image006
clip_image007
上圖上方石壁有很多坑洞,就是他們放寶石的地方,可經由鑲在上面的寶石來借光。

下圖算是吳哥窟古蹟裡面很特別一個藏經閣(塔),不過雖說是藏經閣,可是由於藏經閣多半都會成對,而這個塔卻只有一個,後來他們才發現原來那很可能是放寶劍的地方。據說寶劍塔曾經居住十萬多名僧侶,其中有教師上千,當中建造了極具規模的藏經閣供僧侶唸經,藏經量之多是該朝之冠,而此地也曾是戰場,占婆國王即是在此身亡,嘉亞巴爾曼七世將那把打了勝仗的寶劍也立於其中,故命此廟為寶劍塔。不過是藏經還是放寶劍無從確實的情況下,能確定的是這建築的獨特與雄偉。
clip_image008
clip_image009(四周盡是青苔覆蓋昔日的光榮景象)
clip_image010

不停的門中門,這可不是鏡子喔,這算是當地相當常見的景象,絕對不是攝影或其他因素的關係,因為實際上的門是真的越來越小,為什麼呢?因為這是神殿,是拜神的所以要讓大家把頭越來越低進去,表示尊敬。
而此神殿四面都有走到可以進到神殿中央,但只有一個方向的門是都一樣大的,因為那是國王走的通道,古代國王就是神的象徵,所以就不用跟平民百姓一樣低頭進入神殿。
clip_image011

(四通八達的通道)

clip_image012

(到處可見崩壞修補的痕跡,有很多點都要看修復情形決定開不開放參觀了)

clip_image013

(吳哥窟的古蹟石雕是最值得細細欣賞的地方)
clip_image014

(這看來也是門中門的樣貌)
clip_image015
clip_image016

(導遊正講解著石雕上的故事,石雕的頭都被拿去變賣了)

寶劍塔的對面平台是一個舉行儀式的地方。(如下圖)
clip_image017
clip_image018
clip_image019雖然只剩下斷垣殘壁,但是不難想像曾經的輝煌時光。
clip_image020
clip_image021(另一處較完整的石雕牆)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僑見不一樣 的頭像
僑見不一樣

僑見不一樣

僑見不一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